欢迎访问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世赛之光引领时代风尚
责任单位: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4-10-12 浏览次数: 【关闭窗口】

9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锤炼强国之技。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

强国之技,蕴藏在支撑实体经济强大的技能人才队伍中。在不久前闭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在全部59个项目中,共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中国技能健儿以优异的比赛成绩,充分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带给我们的,除了为中国世赛选手多年磨砺技艺、终于成功登顶的高超技艺自豪,为他们逐梦前行、为国争光的精神骄傲外,更多的是由此对中国技能水平整体提升的喜悦和思考:世赛获得金牌、奖牌、总分第一,是我国技能水平整体实力提升的体现;中国技能选手在世界大赛上的精彩亮相,将使技能英雄成为时代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技能大军,进而加速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技能体系引导青年成才

里昂,法国第三大城市,以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制造业闻名世界。5天的比赛、36块金牌的背后,有许许多多金牌选手的故事值得去挖掘和铭记:

获得金牌中的金牌,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级别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大奖,首次参赛的中国选手卢俊威和谢辉铉,能够保持数年的高强度状态,凭借的是对技能的热爱和始终如一的兴趣;

网络布线项目冠军李宏宇,打破日本的八连冠,凝聚了在该项目上五代师徒的不懈努力与匠心传承;

在发源地拿到烹饪(西餐)冠军的康邦成,成为烹饪大师是他从小的梦想。为了学习烹饪,他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后毅然选择录取分数并不太高的烹饪专业……

赛场上,奋力拼搏的选手们用自己的表现向世界表达了技能更深层次的内涵:怀揣技能报国梦想,保持热情、世代传承、打破偏见,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条。

从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参加6个项目、获得1块银牌,到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参加全部59个项目,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姗姗来迟的中国代表团,用7届大赛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代表团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优异成绩,侧面反映出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高水平。

获得金牌,并非中国代表团参赛的唯一目的。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参照、学习世界顶尖技能标准,我国已搭建起促进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技能竞赛平台。

第一次准备世界技能大赛时,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工具箱、翻字典查资料,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连续7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数控铣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鲁宏勋感慨:一届又一届,我们有了设备完备的集训基地,选拔和训练机制逐渐完善,条件越来越好。

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国建立了包括选拔、集训、参赛、奖励、使用、升学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世界技能大赛备赛参赛工作体系,建立了研究(研修)中心、集训基地等专业机构和专家、教练、翻译等专业队伍,为科学备赛参赛提供支持,也为各地各行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提供了参考。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目前,各级各类特色技能竞赛如火如荼开展,每年带动上千万人次的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加。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一大批参赛选手得到锻炼,不断成长成才,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激励带动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全社会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良好氛围。中国代表团负责人表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技能行业不断创出佳绩,也吸引着众多新来者入局,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技能风向引导产业振兴

每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国家和地区都会从自身获得金牌的项目中,根据选手整体表现,及项目代表性、项目难度和作品完成度,选出一个综合表现最优异的项目,并给予其选手国家最佳选手奖。本届中国的国家最佳选手奖属于世界技能大赛中唯一一个三人团队项目--制造团队挑战赛的三名参赛选手,卢言琳、詹贤达、马佳佳。

制造团队挑战赛要求选手在比赛中根据设计方案,21小时以内尽可能快地完成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比赛作品既要满足十多项规格及性能规范,又要降低重量、压缩采购成本。凭借着扎实的技术,三人仅用9小时就完成比赛,得到了评审团队的高度认可。

平时大量的训练,让我们三个人非常默契。我们制作的产品精细度基本能达到百分之百,制造时间最快,采购成本最低,产品的重量也是最轻的。马佳佳说。

制造团队挑战赛是最贴合企业生产实际,也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竞赛项目。当前,中国正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需要更多能熟练操控机器、设计图纸、搭建模块的高技能人才。

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了全世界职业技术先进水平,参加世赛可以促进青年技能人才技术创新,通过世赛平台相互交流切磋,推动我国职业技能培养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世赛成果转化,把世赛先进的标准、先进的设施设备技术要求、先进的职业技术操作理念,导入到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中国代表团负责人表示。

从传统的木工、砌筑、焊接,到新兴的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大赛的每一个项目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CAD机械设计项目被誉为工业制造的基础语言。比赛要求选手在22个小时内进行网格处理、衍生式设计、应力分析、自动排料,要求颇高。得益于平时扎实的训练,中国选手黄育森在45分钟之内完成工程图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最终获得了一块宝贵的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

这块金牌来之不易,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技能上取得新突破,也表明我们的工业标准正逐渐与世界标准看齐。黄育森说。

早在2012年,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便启动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工作。通过研究制定教材、组建精英班、成立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梯队技能人才500多名。这些人当中,有人成长为世赛国手,更多人则被众多头部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所录用,担任工程师、班组长和部门经理,不少也成为技改骨干和领军人物。

制造业大省广东,是参加本届世赛选手最多的省份,也在多个制造业相关的项目中获得佳绩。

我们始终认为,相比夺冠更重要的是推动世赛成果转化。实践中,我们将世赛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育过程,推动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广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说。

在技能赛场比拼的背后,由世界各国顶尖专家制定的赛题,选手在比赛现场创造出来的新纪录、新标准,正逐渐成为未来引导行业的风向标。

我们期待以自身的技术为比赛提供支持,也期待通过世赛,探索行业领先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国家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东软教育科技集团负责人说。

激励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报国之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砌筑赛场上,鲍芳涛的精湛技巧,将墙面展现出垂直、平整、饱和的多重美观;数控铣赛场上,龙伟杰通过不断测量调试,对不同材料进行加工,最终实现0.02毫米的精度和正负0.002毫米的尺寸误差;精细木工赛场上,黄波林要在短时间内将产品每个部位的工艺误差控制在零点几毫米之间……

毫厘之间,尽显技能报国的决心。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要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大赛最高的颁奖台上!怀揣着这样的信念,黄波林不断精雕细琢,最终获得冠军。

在本届比赛中,增材制造、数字建造、工业设计技术、光电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机器人系统集成等6个项目首次亮相。其中,工业设计技术项目要求选手3天完成一款工业产品从草图、建模、组装、上色等全流程的设计。

项目根植于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领域,以工业设计理念为引领,运用工业设计工具实现产品创新并转化应用。工业设计技术项目冠军卓嘉鹏说,这项技能已被运用到多种生产场景中。

数控车作为传统项目,随着许多新设备的引进,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多新发展。数控车项目中国技术组组长宋放之说,近年来,数控车床行业引入智能化设备,对技能高精尖的要求更高。

中国代表团在传统优势项目上表现优异,充分反映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产业门类齐全,各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基础雄厚。另一方面,新兴领域、数字领域的不少项目也实现的突破,显示出我国在制造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面的技术实力。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就要瞄准产业发展所需,实现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

技能的提升,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希望能将这份自信传递给更多的技工院校学子。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金牌选手刘富强表示,接下来他将总结世赛经验,继续做好世赛成果转化,助力学院培养更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时代向前,技能的探索步伐也不断向前。越来越多的有志技能青年将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勇建强国之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行。